设为首页    |    校友登录

资助评优

资助
位置: 本站首页 > 资助评优 > 资助 > 正文

防诈骗宣传资料

来源:   时间:2015-10-27   点击数:

学生处编印(2015年10月)

四类电信网络诈骗案高发 合肥警方提醒市民防骗局

近期我市接连发生以“电话冒充公检法”、“电话冒充银行、淘宝等官方客服”、“网络兼职招聘”、“冒充QQ微信好友”四类手段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新闻中心及时总结了这四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法及防骗攻略,请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针对电话冒充公检法诈骗,警方提醒:当接到陌生的电话、短信务必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汇款,不随意安装不明软件,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

针对网络兼职诈骗,警方提醒:1、用虚假的交易方式刷店铺信誉本身就是具有欺骗性质的行为;2、几乎所有通过截图方式证明交易成功的要求都有很强的欺诈嫌疑,真正卖家完全可以通过查看交易记录来证实交易是否成功,而不会要求别人发截图;3、“卡单”、“掉单”、“付费激活订单”等几乎都是欺诈专用术语,见到此类词语,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骗子。

针对电话冒充官方客服,警方提醒:一是当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向相关部门咨询核实,或者拨打官方客服电话、登陆官方网站,切不可麻痹大意盲目轻信;二是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对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网站、链接、问卷要保持警惕,重要信息不要随意泄露;三是日常生活中遇到来历不明的电话时要谨慎,当谈话内容涉及到钱款、银行账户的,应拒绝交谈,以免上当受骗。若有任何疑问,请及时拨打110咨询。

针对冒充微信、QQ好友诈骗,警方提醒:一是该类案件嫌疑人利用微信聊天工具,通过冒充受害人好友的身份向受害人发送信息,以借钱的形式进行诈骗,广大群众市民要增强防范意识,对于任何人发送的汇款信息务必保持警惕;二是微信、QQ可以很方便地发送语音及视频对话请求,为确保微信为本人使用,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视频对话的方式来验证好友的真伪,以避免遭受财产损失。

警惕新型银行卡诈骗犯罪

警方通过梳理近期网络和电信诈骗案件,发现不法分子利用银行卡作案出现了新动向——赠送只需要付邮费的“免费”礼品、提高信用卡额度、在微信上冒充领导指示转账等类型的涉及银行卡诈骗案件多发,我市广大市民需引起高度关注。

部分案情

1.警惕到付的“免费”礼品。市民李某前不久接到银行客服打来的电话,称其银行卡积分达到标准,可以免费送李某一张手机话费充值卡,只需要承担到付的邮费。由于对方报出了李某的名字和地址,李某当时没多想就答应了。没想到拿到充值卡后,李某才发现是一张废卡,意识到上当受骗。

2.警惕调整额度误入钓鱼网站。5月26日中午,市民周某的手机接到一条短信息,称可以提高信用卡额度。周某遂通过短信息里提供的客服电话与对方联系,并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后,发现自己的民生银行信用卡内分两次被划走3988元,损失总计7976元。

3.警惕微信成为不法分子作案工具。今年3月底,某企业会计王某收到“老板”发来的一条微信,询问银行卡上还有多少钱,王某回复对方还剩96万元。之后,“老板”又通过微信发来一条消息,让王某于当日上午一定将96万打到一个指定账户,并称自己在开会不方便说话,下午再电话联系。由于此前老板也经常如此安排,王某没有怀疑就将钱打过去。下午,王某电话联系老板时才发现上当。警方追查后发现,这笔赃款被化整为零转入47个账户,其中多个账户的主人竟是在校大学生。

案件特点

作案手段一: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银行卡持卡人个人信息,冒充银行客服联系持卡人,称银行将赠送诸如话费充值卡、高速上网卡、3D眼镜等礼品,只需货品到手后支取邮费即可。持卡人付邮费后,才发现礼品全是劣质产品。

作案手段二:假冒银行客服,以电话或短信形式告知持卡人可以提高信用额度,诱导持卡人进入钓鱼网站后通过植入木马程序,轻易获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号、密码及相关动态验证信息,从而进行转账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套现。

作案手段三:在微信朋友圈里,人们往往以头像和名称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这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微信漏洞,将自己的头像和名称更换成领导或朋友的,再冒充他们实施银行卡诈骗。

作案手段四:电信诈骗与非法购销银行卡相牵连,不法分子在高校以“招银行兼职办卡人员”为名,让学生前往银行办理多张银行卡,随后按照价格收购这些银行卡,再层层倒卖,最后被电信诈骗不法分子用于转移赃款。

警方在此提醒,希望引起市民重视,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电子银行,遇到问题应及时与正规的银行客服联系,不要盲目相信手机短信或直接打来的电话,最大限度降低受骗可能。各家银行的优惠活动、增值服务等都能通过官网或客服进行查询,任何银行工作人员都不会通过电话、短信询问动态密码。对领导、亲朋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提出汇款的,应通过电话或见面与本人核实,以防上当受骗。对货到付款的商品要谨慎,发现可疑坚决拒绝付款。察觉异常后,请立即报警,尽可能挽回损失。

警方提示:“快速贷款”广告深藏的玄机

某些商务类报纸分类广告版上经常有“快速贷款”广告,声称为企业和个人办理快速贷款,而且“无需抵押,当天放款,高额年息”。民警提醒您,对“快速贷款”要严加警惕。

据警方调查,这些广告中的借贷款行大体可分为四种情形:

一是骗取利息。这类广告主一般在了解贷款方贷款数额后,以要求先支付利息的方式,骗取贷款人支付的利息后,随即消失。

二是透支受害人信用卡套现。这些贷款公司都要求贷款人提供身份证,利用客户身份证到银行办理信用卡,在无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在P0S机上刷卡后套取现金交给贷款人,贷款公司再向贷款人收取数额不等的手续费。

三是地下钱庄。如在与某广告方联系时,调查人员通过发问排除了其可能利用信用卡透支的情况后,对方干脆直接称自己就是地下钱庄,其贷款就是为了洗钱。

四是公开集资。如一高息借款广告称:“因急需300万至500万周转资金,特向社会公开高息借贷,年息20%”,并留有联系电话。

上述活动,一方面扰乱金融秩序,另一方面给贷款人和投资者造成经济风险。警方提示广大市民在从事投资活动时,千万不要通过非法金融机构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警方预警:“小手拉大手” 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公安局组织全市派出所的民警深入到幼儿园和中小学,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的方式,发放宣传单,让学生将材料带给家长阅读并签字,通过校讯通群发信息等途径宣传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采取这种方式开展宣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针对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诈骗案件频发;二是容易引起家长的关注,效果好;三是辐射范围广,以学生带动家长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和水平,能够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两个家长、三个家庭、四个老人”的目的。

针对越来越多的诈骗电话、诈骗短信等现象,我市警方及时地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向广大市民发出防范提醒,通过身边最真实的案例和破获的案件,提高大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近期针对学校师生和家长,警方专门总结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诈骗方式,家长或老师如果接到此类电话或者收到此类内容的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绑架类诈骗电话

中小学生群体是绑架类诈骗电话的重灾区,因为孩子独自上学或在家,父母忙于上班,常常疏于与其及时联络。骗子会在电话中要求家长立即转款,就能够确保孩子平安,并在电话中加入孩子哭闹的声音,爱子心切的家长往往盲目转款,掉入陷阱。家长接到这类电话时,应该首先保持沉着冷静,及时与孩子取得联络最为关键。不要轻信陌生短信或电话,向孩子学校老师等可靠人员确认之后再行动。

今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频繁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市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手法不断翻新,诈骗类型五花八门,很具有迷惑性和针对性,给群众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广大师生和家长也是占有相当比例的受骗群体。

二、孩子受伤在医院抢救类

由于孩子好玩爱闹的天性,不少调皮的孩子确实容易在玩耍中受伤,一些骗子专门利用父母焦急的心理,冒充学校老师致电家长,由于信息泄漏,骗子甚至能喊出孩子的名字和班级,谎称孩子受伤在医院抢救急需转账付款才能进一步手术。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家长务必在电话中详细询问是何所医院、哪个科室、相关负责医生或护士的名字。如果对方答不上来,由此可以判断其诈骗。还可以在手机中安装手机杀毒软件识别并标记诈骗电话,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三、网游购买装备诈骗

不少中小学生还是游戏一族,尤其以中学生为主,虽然父母反对,老师批评,但是很多学生仍然沉迷在游戏的世界里。在这里合肥警方提醒广大学生,好好学习,切莫沉迷游戏。而骗子专门盯上这一类游戏迷,趁机骗钱。通常,这一类在购买游戏装备中实施诈骗的类型和电商交易类诈骗比较相似。

用户在点击虚假网址进行付款后,钱就打到了骗子的账户中,而玩家不但装备没买成,连购买装备的钱也追讨不回来。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在骗子构造的钓鱼网站中输入了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骗子还有可能把玩家银行卡里的钱全部转走。

四、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

不少中、小学生随着学业的进步,一部分学生到海外留学,由于海外同国内交流存在种种不便,QQ、微信成为主要的沟通途径,然而, 不法分子往往盗用在国外读书的学子的QQ号等聊天工具与其国内的家人、亲友联系,以受伤、绑架、导师急需兑换人民币等为由,从而进行诈骗。

收到国外的亲人特别是留学生、务工人员以发生交通等意外伤亡事故或解决经商、公关、就业、求学、培训等难题为名索要大量现金的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与本人联系,确认真伪。

五、兼职类诈骗

不少学生为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对于兼职的信息会多加留心。近期打着“兼职、招聘”旗号的诈骗案件猛增,包括兼职打字、网店客服、刷钻等。此类诈骗短信中通常带有木马或钓鱼链接,学生族在点击链接之后,就有可能导致手机中的隐私、帐号密码等外泄,从而造成损失。

六、网购诈骗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诈骗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高发类型,广大学生家长、老师往往都是网购一族,由于信息泄露,骗子往往精准地针对网上购物完成不久的群众,以下单不成功,需要退款,并要求受害人在其提供的链接上输入银行卡信息,导致被骗。

七、招生诈骗

随着学业的进步,中、小学生今后会面临中考、高考,每一年,在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都会打着种种幌子,进行以谋取钱财等为目的的招生诈骗活动。以冒充招生人员、或有“内部指标”等进行诈骗,希望广大学子踏实学习、不要想着走“捷径”!

八、冒充老师发送含木马类诈骗短信

现在不少老师都是通过群发短信,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这也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向家长手机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以“布置作业”“考试成绩”“学习报告”为由头诱骗家长点击链接。手机一旦中毒,不法分子远程即可直接操控中毒手机,从而窃取与手机绑定的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并拦截快捷支付的短信验证码,盗刷与手机绑定的网银资金。

目前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频繁发生,且精准定位到学生的家长,与信息泄露不无关联。“希望广大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朋友,在网上要谨慎填写有关个人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报名培训班或者参加活动时,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也要慎之又慎

警方提醒

不盲目相信陌生短信和电话;不通过手机点击可疑的网站连接;不回复陌生电话或短信,以免遭遇钓鱼陷阱;保持良好的上网习惯。若不慎遭遇陷阱,给通讯录所有人发出预警,以免损失扩大,同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警方提示:警惕“网络创业”衍生的经济犯罪

“网络创业”,又称“网赚”,指通过互联网赚钱,主要有电子商务、介绍会员、代理广告、网站点击、代练游戏、网络调查、虚拟交易、软件下载、博彩、收邮件赚钱等,因其标榜的投入少、回报高、风险低等特点而发展很快。经综合分析调查,发现部分“网络创业”采用违法经营模式,涉嫌传销、合同诈骗等犯罪,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

一、部分违法“网络创业”的诈骗模式

1、采用传销方式的“网络创业”。一般要求创业者投资数千购买公司产品,由此获得该公司数百乃至数千款产品的代理权与经营权。由此可进行网络直销,拓展团队,获得公司的佣金奖励。加入这种网上购物体系需经会员介绍,需提供的“推荐人编码”才能进入此类网站。而其推广的“基于电子商务的多层次直销”的公司均未获得商务部批准的直销牌照,而其描绘的“买产品—拉下线—拿提成—下线再拉下线”的模式,实际上就是网络传销。

2、以制造“流量”为名的网络创业诈骗。还有的“网络创业”号称需要极少资本金,是以制造“浏览量”、炒作“信誉度”的模式为名,而行诈骗之实。一种是让网友不断点击所提供的网络广告,为广告商赚取“流量”,以宣称月入数千元来吸引诈骗对象。以一家“××数码”公司为例,其宣称广告主投钱给他们做网络广告,而其通过让网民制造浏览量获利,获利就是由公司从被点击企业所付广告费中支出。该公司要求购买公司专门推出的“点卡”后登陆相关推荐网站,每点击一次网站的广告就可获利0.3元,但每张卡每天只限点击广告30次,一张卡的有效期为3个月到半年不等,每月兑现一次点击费。估算每张卡1个月可获点击费270元,而“点卡”购买费用为100余元,点击广告时间越长,赚的钱越多。但当“点卡”销售达到一定规模时,该公司就卷款失踪。不仅所谓的“点击费”未支付,实际上该公司根本不存在,其网站广告也是造假的。从而使购买“点卡”者蒙受了损失。另一种是以人为炒作提高网上购物商店的信誉度的名义,诱骗诈骗对象。具体操作方法是,要求网友在需要炒作的网店里,不停地投资买商品但实际上不寄送商品,从而以人为虚增的交易量来提高其信誉度。网店的老板宣称会在信誉度达到某个阶段,便返还网友投资的钱,并且还可以从中抽取提成给协助制造交易量的网友。同样当汇款达到一定数额时,网店老板即逃跑,从而使购买商品者蒙受了损失。

3、以“加盟”为名的网络创业诈骗。“网络创业”中最多也最具蒙骗性的就是“诚邀加盟”的信息,无一例外都宣称小本投资、市场庞大、“钱途”光明。其套路如下:在各大网站和公司自己的网站发布加盟信息,号称欧洲品牌、总部在香港、生产基地在广东,一旦有人联系,就会有业务员不断吹嘘公司规模和产品利润,再怂恿创业者到招商中心和“样板店”来“实地考察”,而后是组织“免费创业培训”,让创业者对公司的品牌和市场前景深信不疑,最后一步便是签订合同交纳数万元加盟费。除了加盟费,一般还会要求交首批货款3万。但首批货不能由加盟者来选,而是待加盟者装修好店面后,由公司从批发市场批发伪劣服装等货物来“指定配送”。其实只是在香港注册的壳公司,编个品牌,根本就没有工厂,“样板店”里的好衣服是买来的高档货撕了商标缝上公司的商标,招商中心是租来的写字楼,租金是按月付的。合同上写明了可以退货,但不退加盟费,即使有较真的创业者要一告到底,这也只是一场涉及“夸大宣传”的“合同纠纷”,上当的创业者也没有申诉的机会。

二、识别违法“网络创业”模式的方法

1、检查网站的注册信息。在域名注册网站上查阅此类“网络创业”网站的域名的注册人,然后再通过各地的工商注册网站查询其工商资料是否属实,由此来验证其真实性。还可检查该网站首页有没有ICP经营标志、支付宝信任商家标志或者有工商营业执照等显示。

2、检查该网站的宣传言论是否实际。不可否认有些“网络创业”机遇会让有心人在短期内致富,但网络赚钱与普通赚钱一样,都是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入的,没有任何一种机会可以让千千万万人一夜致富。所以那些告诉你交多少钱,按他的方式运作,一个月就能轻松赚几万、几十万的一般是另有所图的。

3、检查网站有没有公布详细的经营地址、电话号码和在线客服等。一般来说,正规性经营网站都会将自己的经营地址、电话号码公布出来,也有在线客服,供客户联系。而那些诈骗网站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是不敢公布自己的详细地址和电话的。

4、检查该网站的咨询反馈效应。一般诈骗类“网络创业”网站只关心与钱有关的问题,因为其目的只为了骗钱。对此,你可以试着提出一个与赚钱无关,但涉及他们网站建设方面的问题,或者是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邮件发给他们。正规网站往往很重视这方面的建议,一般都会认真回函。如果你几次发函都得不到回复,那么其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了。

5、检查该网站的运作模式是否真实。检查网络广告真实性可先给该网站的广告客户去邮件,询问他们是否委托这家公司做广告,如没有,那再问有没有委托其他公司做广告,如果有其他企业,再去信询问该企业有没有委托这家网站做代理。如果最终没有任何人委托这家网站代理广告,那这个网站就是在广告代理网站申请了广告代码,自己再非法对外发布。你在这种网站上做的一切“点击赚钱”最终都不会得到一分钱。

6、检查该网站有没有能供发帖的论坛。只要是不可信网站,他们往往由于心虚而不敢设立公开论坛让大家发表意见。当然也有的设立了看似公开的论坛,上面也有不少歌功颂德的吹捧文章,可是当你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时,很快就被删除了,这类网尤其值得警惕。

7、检查该网站宣传的“网络创业”事例是否属实。许多诈骗网站也会公布一些在他们网上赚了钱的网民名单,那就要看看这些名单是否留下了联系方式,如果这些名单连邮箱都没有,那就值得怀疑了。的确有些人赚了钱不希望公布他们的姓名和地址,但是公布邮箱不会对他们有大的干扰,加之他们是在这个网站赚到的钱,也有义务为这个网站做宣传。所以如果赚钱属实,网站方面大多是会公布他们邮箱,只要诚恳的去信请教,至少会有一两个人回信,如多次联系都没有回复,也值得警惕。

8、检查该“网络创业”的运作模式是否合理。国内现在禁止传销,所以国内网站采用传销模式的肯定不合法。但是国外很多网站都是采用的传销模式,有不少还是信誉卓越的网站。对此该怎么鉴别呢?主要看其运作形式是否合理,简单的说,凡是具有多层次下线体制,需要收下线的会员费、资料费、网站费等费用,而且你的主要收入又来自下线会员交纳的费用,这种模式就不能做。

此外,一般诈骗类“网络创业”网站的外观美工都较差,网站的支付起点较高。还可以通过百度搜索“该站名字+骗子”,可以查看是否有人揭露该站是否为骗子,如果很多就说明不可靠。在要加盟“网络创业”之前,都要去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是否属实。而且网上交易最后使用淘宝“支付宝”之类的官方网络交易平台,不要直接使用银行帐号。

警方提醒:新生入学季,谨防以下骗局!

新的小鲜肉又快到大学的碗里咯,怀揣梦想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每年的这个时间段,也是校园案件高发季节。因此,怎么样保护自己,成为大学的第一课。

下面来扒一扒那些防火防骗的那些事情吧!

1、帮看行李 几人联合支开新生

小飞的母亲送孩子去学校报到,刚走到大门口,就有戴着“新生接待人员”工作证的男孩走上前来。他们自称是该校的学生,并询问小飞是哪个院系的。其中一个男孩说,宿舍楼和院系的新生登记处离得比较远,拿着行李去不方便,就让其他几人在校门口看管皮箱,该名男孩则带小飞和母亲去登记,可是还没到登记处,男孩说要去上个厕所,可小飞和母亲等了很久也不见男孩回来,此时他们才意识到不对劲,于是赶紧返回校门口,可是自己的行李和那几个男孩早已不见了踪影。

警方提醒:

新生到学校报到人生地不熟,骗子时常会在车站、校门口等地冒充接待人员,先是“热情”地帮助看管行李,随后再实施“调虎离山”,趁机偷走行李。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2、代交学费 所谓的“学长”一去不回

去年九月,小李一个人来太原某大学报到。一出火车站,他就找到了学校的接待点,坐上了学校的迎新专车。到学校后,一名自称“学长”的男生主动要求带领小李去交学费。交费时,看到前面长长的队伍,该男子说,自己和收费老师很熟,可以插个队。随后,该男子让小李在门口等着,自己则拿着小李的5000元去交学费。然而,“学长”这一走,就再也没有露面。

警方提醒:

骗子通常会假冒迎新人员的身份与家长、学生主动搭讪,取得信任后,以代交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乘机诈骗。新生在报到时,报名交费务必亲自办理,不可以将钱物交给陌生人。

3、诈骗电话 骗取银行卡号和密码

通常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的电话内容以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

警方提醒:

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4、冒充老师 给家长打电话骗钱

还有一些骗局发生在新生报到后。新生住进寝室后,会有自称“老师”的人让同学们交一些费用,比如办卡费等。付了钱拿了卡,老师是谁,没人认识。还有骗子冒充老师给新生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着急的家长会给孩子打电话,发现孩子电话无法接通或关机时,家长便着急了,最后失去警惕心理而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骗子往往利用家长失去警惕的机会,实施骗局,因此,家长务必要对此类电话提高警惕。学生在报到后,一定要认准自己的辅导员,并且将辅导员的电话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5、冒充室友 盗走新生钱财

小张一个人来到学校报到,正在寝室收拾东西,这时进来一个女孩,说自己也是该寝室的学生。过了一会儿,小张出去买东西,当她回来时候,发现那个女孩不见了,自己的包被翻开,包内的现金也不见了踪影。

警方提醒:

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信任,并乘机盗走学生的财物。对陌生人,应想办法确认其身份,离开宿舍时应将贵重物品随身带走,或者存放起来。

6、盗用重要证件 办理各类卡

小陈是一所高校在校生,但从来没有办过银行信用卡的他,近日却不停接到银行的催款通知。原来近一年前,小陈的室友小张偶然发现了小陈有乱放身份证的习惯,便盗用其身份证办理了一张信用卡。

警方提醒:

自己的身份证等重要证件应妥善保管,不能借给他人使用。不能委托他人代为复印,身份证复印件在应用中要注明此件的用途。防止他人借用你的身份证以及复印件办理各种银行卡、电话卡、借记卡等相关有价凭证,从而给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7、寝室推销 花钱买的可能是假货

去年9月初的一天,小张独自在宿舍时,一名20多岁的女子拎着两个大袋子来到宿舍推销文具产品。对方称公司可高薪聘用小张为该产品的学生代理。在她的动员下,小张花600多元从她手中进货。对方走后,她才发现留下的东西都是假货。

警方提醒:

上门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上当者往往以外地学生居多。因此,不要轻信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附近的正规超市购买。此外,刚开学,会有很多学长学姐来寝室推销英语报纸、各种杂志等,当新生交钱后,报纸、杂志便遥遥无期。同样,还会有各种人上门推销电话卡、充值卡等,此时大家要格外留意,很多时候可能本身就是骗术。新生办卡要到学校正规的营业厅办理,或开学营业厅在学校摆帐篷设的销售点。

8、招聘兼职 前提得先交押金

刚入学时,小雷在校园内看见兼职广告称可免费提供兼职服务平台,便去应聘。对方口头答应为他找个轻松又能赚钱的兼职,但提出要交纳几百元押金,合同解除后会退还。小雷交了50元报名费及200元保证金,对方让他等候通知。可半个月过去了,小雷再去打听,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警方提醒:

学生想利用课余做兼职,应聘时一定要查看对方资质,应聘过程中遇到索要身份证、交押金保证金的,可立即转身走人。按照国家规定,用人单位不应收取任何费用,凡有收费都视作违法。

9、商家诱导 新生陷入消费陷阱

新生是校园周边商家的消费主力,经常出现各种诱导新生消费的陷阱。比如有些小型的美容院,经常会派人到街上去宣传免费试用。

警方提醒:

不要贪图眼前小利而进入消费陷阱,要能保持消费的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10、冒充学校 骗取钱财

为了考上本科,小曹在一家培训机构报名参加了专升本协议班。根据该培训机构的广告宣传,只要课程全部上满,一定保证考上本科,否则退全款。然而在缴纳了3600元培训费后,小曹全部上满课程但未通过相关考试,培训机构却拒绝根据协议退款。

警方提醒:

在报名专升本时,一些专科学生报到后,会有自称是校方的人前来告知满足什么条件可以专升本,但必须提前进入某某高价培训班等等。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是真是假,大家一定要多加留神,也许这本身就是个骗局。

身份证复印件必须签注

为办理相关业务,我们难免将自己的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交予他人。作为居民的重要身份凭证,身份证包含了多种个人隐私信息,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个人私密信息泄露。警方提醒市民日常使用身份证注意以下事项:

1.如何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最安全?有人认为身份证复印件,不具备法律效力,丢失也无妨,实际不然。警方提示,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时,切记必须签注!

如何签注:身份证复印件上写上XX专用,不要遮住身份证号和姓名;部分笔画与身份证的字要有交叉或接触;通常写成三行,每一行后面要画上横线,以免被偷加文字;用蓝色的圆珠笔或签字笔标识签注;最后记得一定要写上姓名和日期。

需要注意的是:签注文字一定要签在身份证的范围内,但不要遮住身份证号码及姓名等重要信息;无论信用卡、基金、手机、申请书,只要须附身份证复印件的,或填写和身份证有类似作用的表格,一律照此办理。

2.身份证丢失怎么办?警方提醒,身份证丢失后,应立即补办,而不是挂失。身份证挂失后仍可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很多不法分子非法收集丢失或被盗的身份证,在网络黑市公然叫卖。

3.手机、银行卡和身份证一起丢了怎么办?警方提醒,首先致电手机运营商挂失手机号;致电银行挂失银行卡;手机绑定支付宝的,拨打95188挂失;微信用户登录110.qq.com冻结账号;向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丢失补领身份证;到手机运营商处补手机卡。

4.身份证使用安全小贴士:在火车站、商场等公共场合,切勿将身份证装在大衣侧兜,极易遭窃。尽量将证件放在贴身内兜,切勿出示给陌生人。勿将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或抵押给他人。

身份证丢失后,应及时到公安机关办理补领手续。若有必要,可在媒体上登载丢失声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少年外出打工防骗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外出打工人,人生地不熟,总有一些意料不到的事,如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血汗钱被骗、被抢、被盗等,造成经济损失。但只要时刻提高警惕,可防止这些麻烦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因此,青少年朋友利用暑假外出打工必须做到'四防'。

一是防骗。有的青少年朋友初到大城市看什么都新鲜,见到车站周围或旅游点有三五成群的人玩'游戏',如套铅笔、下残棋、玩扑克、五花八门,便上前围观。看到人家下注30元、50元地赢,挡不住诱惑也参与进去。可是,只要下注便输,输了还不服气,注越下越大,输得也越来越多。岂料,人家下注赢,主要靠'托儿',而那些设赌的和'托儿'都是同一伙人。

二是防诈。城市的一些不法商贩、人力车夫、出租车司机专门'宰'外乡人。有的青少年朋友出了长途汽车站即被三轮车夫缠住,非让坐他的车,要价很低,可是车到半路车夫就变了脸,强迫青少年朋友加钱,若不加钱车主就拳脚相向。有的青少年朋友挨了打,钱照样被敲诈了去。

三是防抢。这类案件大多发生在火车站、汽车站周围,时间多在晚上。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法之徒抢劫的手段有所变化,他们与青少年朋友套近乎,让你'请'烟酒,美其名曰交朋友,观察到你身上还有钱,就强行'借钱'。若不肯借钱,就强行搜身。当受到非法侵害时,青少年朋友要敢于进行抗争,犯罪分子总是心虚的,受到非法侵害时还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以求得到他们的依法保护。

四是防盗。某地一青少年朋友外出打工得款千余元,不慎被几个不法之徒发现,跟踪几百公里,乘其睡熟之机将钱全部盗走。另有一位青少年朋友在外打工一假期辛辛苦苦积赞了2000多元钱,没到家就被盗分文不剩。因此,青少年朋友利用暑假外出打工,身上最好不要多带现金,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汇款或转帐的方式将现金汇到指定的银行,这样,不仅可防止现金被盗,而且可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小心微信诈骗六手法

警方梳理出六大微信诈骗手法,提醒大家微信“朋友圈”中危机四伏,使用微信时需多长个心眼,防盗防骗。

骗术一:利用代购诈骗

诈骗者声称可以“打折代购”,在你付款之后,再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为由,要求你“加付关税”,税款付了货品却永远不会收到。

警方提醒:到正规网站或实体店购物,别只顾着捡便宜。

骗术二:二维码诈骗

诈骗者以商品为诱饵,称给消费者返利或者便宜,发送的二维码,实则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应用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手机不要随便安装不明程序,贪小便宜可能吃大亏。

骗术三:盗号诈骗

此种诈骗与盗用QQ号诈骗类似,冒充家人跟您联系,并以各种理由向您要钱。

警方提醒:打个电话联系,听听声音,就可以发现真相了。

骗术四:身份伪装诈骗

诈骗者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搭讪,骗取信任后,再以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朋友,都要牢记一条“交友需谨慎”,少做“白日梦”。

骗术五:“点赞”诈骗意在套取个人信息

目前,这种诈骗方法最多。一种诈骗由头是“集满多少个赞就可获礼品或优惠”,等集满“赞”去兑换时,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了。另一种是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就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的真实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先打电话查证,必要时可把咨询答复录下来,防止商家“赖账”,也可实地查看,眼见为实。

骗术六:微信假公众账号诈骗

诈骗者喜好在微信平台上编造类似于“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称,让您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发布账号,然后再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对于各类公众账号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多方求证真伪,尤其不要随意进行网上交易。

警方提醒:遇到这类电信诈骗 其实防范很简单

近段时间涉及银行业务类的诈骗案件发生频率较高,几乎每天都有受骗者报警,各家银行客户都有受骗。民警介绍,这类网络诈骗案件是因为不法分子使用了改号软件更改电话号码所致,一旦发生,立案和破案难度都比较大,但防范方法却极为简单:

一、不论你是哪家银行的客户,不论什么时候接到银行客服电话和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二、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勿泄漏银行卡号、动态验证码、CVV码后三位等银行卡信息。

三、利用网银交易时,一定要认准银行官方网站,输入官方网站的字母时一个都不能错

警方提醒:暑期兼职警惕5大陷阱

暑假来临,不少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打工。但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兼职招聘,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每到这个时候,也是各种招聘兼职报警量、投诉量的高峰期。合肥警方近日梳理了打着“暑期兼职”幌子的多种诈骗手段,以提醒广大学生注意防骗。

网友“找工作”陷阱 警方提醒,这种网友见面有几种陷阱:一是骗色、骗财;还有一种就是骗进传销。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黑中介骗体检费用 警方提醒,正规的中介不会收取体检费用。介绍工作的费用一定要索要收据,作为依据,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淘宝刷单兼职 警方提醒,“高薪招聘”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钱,这一般是“传说”,怎么会有这样好的事!一定不要泄漏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中介骗取押金 警方提醒,找职介中心时应查看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朋友圈里卖化妆品 警方提醒,要区别正规的产品销售和传销,就要看产品是否有正规的途径;另外就是是否需要门槛费用,是否发展下线赚钱等。

合肥警方揭秘电信网络诈骗20“狠招”

从利用QQ冒充亲朋好友诈骗到冒充中国移动兑换积分类诈骗,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大都由过去的无针对特定对象进行大面积撒网式的诈骗转为以掌握被害人的家庭情况、个人账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为依托,进行针对特定对象的诈骗,各行各业群众在不明就里中落入骗子圈套,造成财产损失。

为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坚决遏制案件高发势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认真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特点、新情况,重拳打击、重点拦截、反复宣传,构建打防“新常态”。

揭秘:电信诈骗都有哪些招数

网上发物品转让信息诈骗。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信发布极具诱惑力的车、电脑、衣物等物品转让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网络发布招工信息诈骗。借用某些知名工厂、企业或酒店的名义通过网络发布招工信息,等受害人联系后以缴纳押金、保险、服装费等多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网络征婚、交友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交友、相亲网站,编造“高富帅”或“白富美”的虚假身份,与受害人进行网络交流,在骗取对方信任、确立交往关系后,选择时机提出借钱周转、急需医疗、家庭遭遇变故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后便销声匿迹。

发送中奖信息诈骗。通过向互联网QQ、MSN、邮箱、网络游戏、淘宝等用户发送中奖信息,诱骗网民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骗取网民钱财。

冒充熟人、好友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他人QQ号码、MSN账号等个人账号,然后以主人的身份登录互联网,通过播放受害人亲友的视频聊天录像等方式,冒充他人与受害人聊天,并以有急事急需用钱为借口,向好友借钱;或冒充企业领导与单位会计聊天,要求将单位资金转账至指定账户。有的通过欺骗或黑客手段获取了受害人商业伙伴的电子邮箱后,利用该电子邮箱或注册用户名极为相似的邮箱名,冒充其商业伙伴实施诈骗。

开设虚假网站、网上钓鱼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开设网址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上银行、网络交易平台、手机充值网址等,利用网上支付平台交易接口行骗。此类网页看似与正规网站无异,但网民交易时看不到实际的交易金额就完成资金交易,欺骗性极大。

利用网络电话冒充公检法等机关部门诈骗。不法分子使用VOIP任意显号网络电话,冒充邮局、电信、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犯罪,要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帐户。

虚构消费退税诈骗。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购房、购车人信息后,谎称国家鼓励消费、税收政策调整等可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要求受害人在ATM机上实施“绑定”退税账号操作,实际是将银行卡内存款转入了指定帐户。

虚构社保补贴诈骗。不法分子虚构社保、医保补贴退款等事实,以要进行退款操作为由让受害人到自助取款机上操作,操控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帐户。

冒充熟人诈骗。不法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冒充熟人,之后再以出车祸、嫖娼被抓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目前,也出现了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之后有针对性地冒充熟人诈骗。

虚构绑架事实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技术虚拟受害人亲人电话号码来电,谎称其亲人被绑架,为防止受害人作出反应,要求电话不能挂断,速汇赎金,否则即“撕票”,部分受害人因惊慌失措而上当受骗。

冒充黑社会敲诈。不法分子冒充黑社会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人之托进行报复或暴力讨债等名义,恐吓要伤害受害人及其家人,威胁受害人向其指定的帐户汇款。

冒充军人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部队后勤部门的军人给受害人(一般为货物经销商)打电话,称急需一些奇缺货物,并告知货物“代理商”(不法分子同伙)电话,让受害人先行进货,等受害人与“代理商”联系之后,“代理商”再告知“厂家”(不法分子同伙)电话,“厂家”以需要交订金、先付货款等名义实施诈骗。

邮寄包裹涉毒诈骗。不法分子群发手机短信,虚构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涉枪等事实,并留下所谓“报警咨询电话”,诱使受害人主动与不法分子联系,让受害人相信其包裹涉毒,身份被冒用涉嫌犯罪,再以保护资金安全为由让受害人将钱转帐到指定帐户。

换账号汇款诈骗。不法分子群发“我手机没电了、卡坏了,或我原来的帐号不用了,请把款打入此帐户,**行,***,户名***”短信,或冒充房东发短信,骗取即将汇款人员不加识别的把钱款打入指定账号。

银行卡消费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短信称受害人信用卡被刷卡消费或扣除年费,引发受害人的疑问,并提供一个联系“咨询”电话,诱骗接收短信者拨打该电话,后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及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让受害人按照不法分子的提示在取款机前操作,最终诱骗受害人将账户资金转入指定帐户。

子女出事诈骗。不法分子发送“爸妈,我的钱包手机被偷了或我出了点意外现在医院,等钱急用,请速汇款***元到我的朋友***卡上,切记要快”,受害人往往因处于紧张状态而上当受骗。

高薪急聘员工诈骗。不法分子发送“**饭店、夜总会招兼职员工,性别不限,体健貌端、年龄18-45岁,月薪过万元。咨询***经理”短信,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即以“预收服装费、面试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提供低息贷款诈骗。不法分子以贷款公司名义向受害人手机上发送低息、无需担保贷款短信,利用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或要求受害人新开银行帐户,骗取密码并与涉案手机绑定,要求受害人存入一定金额资金“验资”,通过网银转帐实施诈骗。

PS淫秽照片敲诈。主要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通过在互联网上获取的个人照片,不法分子通过软件与淫秽照片合成,以私家侦探、“小姐”为名邮寄敲诈信件,威胁向纪委等部门举报要求受害人向指定银行帐户汇款。

支招:不被骗还得先别贪便宜

(一)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

(二)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

(三)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四)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涉及到网银业务的,要格外小心。易受骗的中老年人、女性,还有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五)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易受骗群体要注意提醒。

(六)如果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及时开展侦查破案。

常见网络电信诈骗防范知识

1■案件类型:网络订票类

■受骗人群:外出务工人员和学生

典型案例:不法分子在实施“网络订购飞机票、火车票”诈骗活动时,通常会利用网络设置三大陷阱。

一是以低价招揽,即用“低价、打折”作为关键字标识,使网民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后,误点击进入非法网站;

二是仿冒所谓的400或800等客服电话,骗子在电话的另一端诱骗事主“先付款再出票”,或以追加“机场保险”等方式,让消费者将钱汇入其私人账户;

三是克隆网站,即通过克隆知名票务经营商官方或代理网站的网址,埋伏下无授权的代理,甚至是黑客网页,导致购票者电脑中毒,从而盗取个人重要信息。

警方提示:市民进行网络购票时,应该选择有安全服务保障的网站,同时学会鉴别克隆网站,在领取网购机票、火车票时要注意当场识别票的真伪。一旦遇有可疑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2■案件类型:冒充公检法类

■受骗人群:中老年人和家庭留守妇女

典型案例:1、邮局打来电话称涉嫌邮寄毒品:2014年8月17日,合肥市民王某在家中手机接到000572111××的号码,对方称邮政局里有个事主包裹,并给了受害人自称是邮政局的联系电话73421××,事主联系后对方自称是邮电局的,并说受害人包裹里有毒品,毒品已经移交给公安局了,让受害人马上打057277787××打这个号码报警,受害人打了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公安局的,怀疑事主贩毒、洗钱,为了证明事主与毒品无关,让事主王某存两万块钱到司法部门指定的安全账户去接受调查,后王某就到邮政储蓄银行汇给对方2万元钱,之后就电话联系不上,被骗20000元。

2、“最高人民检察院”发来通缉令:今年3月4日上午,事主张女士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北京的“警官”,称其身份涉嫌一宗洗黑钱的案件,要调查其银行账户,并要求张女士到酒店开个有电脑的房间,登录“最高人民检察院”录入资料备查。不知有诈的张女士赶紧跑到附近的某酒店开了间房,在对方的遥控下,插入银行U盾,登入对方所给的所谓网址,当她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及密码填入后,手机就收到其银行卡上的10万余元被转账的信息,才警觉到上当受骗,遂报警。

警方提示: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有关身份信息,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邮局、社保、医保、银行工作人员,按照剧本拨打电话给受害人,慌称事主“信用卡透支”、“包裹涉毒”、“社保卡、医保卡异常”、“涉嫌洗黑钱”,多人配合,层层设陷,在取得受害人信任,进行威胁、恐吓,威逼受害人将钱款汇至所谓的“安全账号”进行诈骗。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从来没有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也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子,更不会要求群众转账、汇款。接到电话要求你汇款、转账的,那肯定是骗子。

3■案件类型:网络炒股类

■受骗人群:股民

典型案例:牛市来临当心掉进“高回报”诈骗陷阱。合肥某公司李某无意间在股票论坛里发现一条帖子,发帖人称可以教人炒股,保证收益率在80%以上。李某于是通过链接进入了一个名为上海某证券公司的网站,并联系了网站上预留的电话。对方自称“王老师”,是专业股评师。他向李某介绍,该证券公司是会员制的,并分为ABCD四个级别。公司在前期给李某的账户返回1800元称是炒股未盈利的补偿,取得信任后,李某根据“王老师”的介绍,先后汇入40万元,缴纳会费升级会员,自此之后,李某就再也打不通“王老师”的电话,公司网站也显示无法登录。

警方提示:其实骗子的伎俩很简单,制作假网站,再宣传低风险高收益,利用返利或赔付获取被害人的信任。但因为对股市不了解和对高额利润的盲目追求,导致被害人落入了陷阱。网警提醒民众,高回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面对日益火热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一定要保持冷静,切莫掉进骗子设下的陷阱。

警方提醒市民警惕6大电信诈骗陷阱

刚刚过去的2014年,合肥警方透露,通过QQ诈骗金额达到100万以上的涉及7家企业。涉及电信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不过总体来说有六大类电信诈骗。近日,警方将近年来发生在合肥的真实案例整理总结,给大家做了防骗警示。

网购“退款”

案例:去年8月24日上午,吴燕(化名)突然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淘宝店的退款电话。由于对方能准确说出吴燕的订单号,因此打消了她心头的疑虑。电话挂断后,又收到一条验证短信,短信上要求回发验证码,回复短信后,银行发来信息,提示为吴燕银行卡中的1000多元被转走。

警方提醒:这类诈骗案都以退款为噱头,冒充卖家,让受害人放松警惕,然后再诱导受害人一步步进入埋设的陷阱。市民网上购物时,涉及账户、个人身份、密码等信息,一定要慎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以免遭受损失。

“网站在升级”

案例:梁先生在某大市场做消防器材生意,去年7月10日15时许,梁先生在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搜索时随即弹出一个银行页面,提示“网站正在升级”,在一个提示框内,梁先生先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接着,梁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已转款500元。几分钟后,他又收到一条短信提示:“转账1339512.02元。”梁先生赶紧打电话给银行,工作人员很快证实该账户133万多元已被转走。

警方提醒:民警表示近年来银行类钓鱼网站不仅在数量上出现了大幅增加,复杂性与识别难度上也有所提升。这些钓鱼网站涉及到不同的黑客和诈骗团伙,有着不同的犯罪手段,很难找出一个统一的识别标准。所以市民在输入有关信息前,先确认自己登录的是否为官方网站。

你中奖啦!”

案例:去年7月22日,合肥市民张女士的手机收到了自称是某购物节目的短信。短信里说,张女士中了大奖,并留下了咨询电话。张女士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号码,按照对方的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后,对方告知张女士中了398000元大奖。接着对方要求张女士汇2000元公证费。随后,对方又以手续费和税费为由,先后要张女士汇去了4000元和8000元。

警方提醒:到了春节期间,这种借知名节目中奖的诈骗短信还会增多,一定不要被犯罪分子所说的“中奖”、“返税”及“兑换积分”等利益诱惑,不要相信平白无故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如果有疑问,一定要亲自打电话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或机构咨询,而不是打犯罪分子提供的电话号码。

老板喊汇钱”

案例:今年1月20日上午,合肥一家电脑销售公司的小李收到“老板”的QQ信息,说他在外谈合作,急需转一笔49800元的货款。在简单聊了几句后,小李觉得对方说话的语气和老板很像,于是打消了疑虑,通过网银给对方转了49800元,转完钱之后小李打电话跟老板核实,老板却说并未让其转钱,小李检查QQ,这才发现刚才和自己聊天的QQ账号只是头像和老板的一样而已,并不是老板的账号。

警方提醒:市民凡在QQ或微信上遇到好友借钱、充值等,请务必先电话确认,确认之后再予以转账或汇款。

“猜猜我是谁”

案例:去年10月15日,合肥的何小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接通后,对方直呼何小姐名字,却始终不肯透露自己身份信息,“猜猜我是谁”。何小姐听口气酷似多年未见一位好友,就试着报出好友的姓名,对方立马改口“承认”。“好友”称自己急需用钱,何小姐随后给对方账户汇去5000块钱。

警方提醒:如果接到“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应直接询问对方姓名,当对方说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这时要核实真假,可以亲自前往或委托亲朋好友前往事发地。确定是骗子,应立即报案。

“你被调查了”

案例:去年6月15日,合肥市民周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合肥市邮政局”工作人员,称有一份从天津寄来的某银行催款单,上面显示周先生欠了15000块钱的费用,至今未还。“合肥市邮政局”工作人员称可以协助报警,并将电话转接至“天津市公安局”。“公安局民警”在电话中告诉他涉嫌一起非法洗钱和集资案件,表示对其名下的银行卡进行“保护”,但需在ATM机上进行操作,汇入安全账户。周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分两次将13万余元转入“安全账户”。

警方提醒:民警办案均需当场出示合法证件,莫轻信电话遥控;必要时可以直接到被冒充单位进行核实。

地址:方兴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方兴大道509号) 

    包河校区(合肥市包河区东流路9号) 

邮编:230051 电话:0551-63617016

版权所有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皖ICP备06014220号